中國扶貧基金會將在世界糧食日和首個國家扶貧日期間開展“饑餓24小時全民公益活動”,倡導有條件的人在今晚到明晚8點切身體驗饑餓,以此表達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饑餓人群和貧困弱勢人群的關注。該活動引發眾多網友關注,不少網友表示要參與,一些網友則擔心餓一整天是否會影響身體健康,有網友則對挨餓是否有助于扶貧產生了疑問。(10月16日《北京青年報》) 與“地球一小時”和“冰桶挑戰”等公益性活動一樣,主辦方希冀以“饑餓24小時”的切身體驗,喚起民眾對貧困饑餓人群的同情與關注。但對靠“饑餓游戲”促進“扶貧”的實際效果,確需理性看待,不必過度夸大或奢望。 “饑餓24小時”,初衷在于人們飽嘗“食不果腹”的痛苦與不適,從而產生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的角色體驗效應。但這種由人為刻意制造的“饑餓”狀態,畢竟只是一種“有飯不讓吃”的逢場作戲。要達到由“模擬場景”激發的“身臨其境”的體驗效果,還需參與者走出“游戲”認知,切實做到“假戲真做”。否則,就只能淪為一場“游戲”與“逗你玩”。 從體驗“饑餓感”到付諸扶貧行動,中間還需喚起人們同情弱者的愛心善意和扶危濟困的責任擔當。這不僅需輿論宣傳、政府引領和環境助推,還需公平便捷、公開透明的制度設計。要真實地感知“饑餓”,不是只在糧食日和扶貧日的“有飯不吃”,而應是走進貧困地區的零距離考察和耳聞目睹;營造扶貧濟困的時代風尚,更需慈善意識的務實提升和操作層面的機制完善。 質疑“饑餓游戲”的“扶貧”效果,并非是對這場公益活動的動機與可行性的否定,而是對確保體驗效果的分析與提醒,亦或是助推對慈善事業和扶貧工作的再審視。理解善意、酌力參與、不走過場、拓展效力,應該是人們正確對待這場“饑餓游戲”的理性態度。 |
相關閱讀:
- [ 09-25]獻血加分,既非公益也不公平
- [ 09-24]救援回歸公益 剎停天價拖車
- [ 09-19]門票漲價此起彼伏違背景區公益屬性
- [ 09-01]不作秀,純公益 堅守“冰桶挑戰”初衷
- [ 08-22]期待“冰桶挑戰”狂歡后的公益行動
- [ 08-22]公益中國需要更多“毛群安們”的參與
- [ 08-21]“冰桶挑戰”:當心公益背后的網絡媚俗
- [ 08-14]讓趣味公益行之長遠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