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10月20日至23日在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5000多字的全會公報中,“法”字出現的頻率最高,達到了237次。其中“法律”29次,“立法”27次,“司法”25次,“堅持”24次,“完善”24次,“依法治國”出現了23次,“人民”23次。 這些高頻詞以點帶面,勾勒出一張依法治國的藍圖。其實,我們對法治、依法治國等表述早已爛熟于心,但不同于以往的是,公報所標注的絕非單純的依法治國,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與十八屆三中全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一樣富有深意。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從依法治國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意味著依法治國不是單向度的前移,而是一體化前行,即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化推進。 有學者說,國人對法治的期待從未像現在如此熱切過。熱切期待,是因為已感受到法治的魅力。正如法學家拉德布魯赫的形象表達,“法律秩序關注的是,人類不必像哨兵那樣兩眼不停地四處巡視,而是要能使他們經常無憂無慮地仰望星空和放眼繁茂的草木。”熱切期待,更因為法治是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被譽為“迄今為止人類能夠認識到的最佳治國理政方式”?;赝麣v史,我們有過“公、檢、法”被砸爛的荒唐歲月,也有過公民權利像高原上空氣一樣稀薄的年代。 也正因為如此,早在1978年,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指出,必須消除“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做‘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做‘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等不正?,F象,并提出“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革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寥寥數語,鋪陳著多少沉重的歷史?仿佛讓人看到曾經的歲月底色。 誠然,領導人的說法不是法,看法也不是法!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實際上,中共中央1979年發布的《關于堅持保證刑法、刑事訴訟法切實實施的指示》,即明確禁止黨政官員對個案作出批示。但時至今日,仍有一些領導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對此該如何規治?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制度設計繁密,問責成本提升,無疑為相關領導干部戴上了緊箍咒。 此外,反腐不僅常態化,更被納入法治軌道。正如業內人士所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反腐,經歷了運動反腐、權力反腐、制度反腐、法治反腐四個時期,“法治反腐是制度反腐的新超越”,越來越多的“法外之地”將被清理”。再聯系到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法治是這個時代最鏗鏘的聲音,也是當今國家最清亮的主題。 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眱赡昵?,習近平如是強調。從“看法”到守法,從科學立法到公正司法……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奉法者強則國強”,當法治的氣象不斷呈現,當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法治的美好,并將法治熔鑄于一種最常見的生活方式,依法治國就不會停留于制度層面,而是有了更豐沃的土壤。 |
相關閱讀:
- [ 10-24]四中全會公報的五大亮點
- [ 10-24]依法治國必須從嚴治黨
- [ 10-24]實現依法治國的歷史跨越
- [ 10-24]讓法治成為國家信仰
- [ 10-24]依憲治國才能使憲法深入人心
- [ 10-24]讓法治托舉起青年夢想
- [ 10-24]凝聚法治共識 彰顯憲法權威
- [ 10-24]讓法治成為所有人遵循的信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