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黨組會議,會議指出要繼續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消除行政審批“灰色地帶”,整治“紅頂中介”,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著力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1月15日《人民日報》) 顧名思義,“紅頂中介”是指那些有官方色彩和背景的中介機構,即所謂的“官商兩棲”中介。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社會上流傳的這一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一些“紅頂中介”的諸多違規、違法亂象。它吞噬行政審批改革紅利,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理應下猛藥整治。 正如婚姻嫁娶中需要媒婆牽線搭橋一樣,社會管理有時也有必要引入中介組織。按照社會分工,介于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中介組織,理應成為獨立、公平、公正的化身,成為值得當事雙方信任的第三方。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中,一些“紅頂中介”既不公正也不獨立,名義上走的是市場化路子,實質是假借政府機關的權威大謀其利。 眾所周知,中介一旦打上“官”印,戴上“紅頂”,無論辦理審批、評優,還是開立各類收費項目,都會一路順風順水。事實上,一些“紅頂中介”已不折不扣地演變成了“準政府”、“二政府”。其看似提供指導、服務及監管職能的中介組織,其實壟斷著行政審批的前期資格審核、鑒定、評估、評定、注冊等職權。當然,其背后免不了收取各種名目繁多的費用。比如,被新華社曝光的“中華醫學會”,一年內竟召開了160個學術會議,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其“灰色生意經”至今仍令人質疑。再比如,廣西飲用水行業協會受有關政府部門委托抽檢桶裝水,對交了會費的企業就直接認定桶裝水合格,否則就不合格,會費在此儼然淪落為“保護費”。 “紅頂中介”亂作為、亂收費一直廣受詬病,相關部門也一再嚴令規范其行為,但其為何敢于我行我素?這得從其“身世”說起。眾所周知,“紅頂中介”中,有的是因各地政府機構改革“轉型而生”且擁有變相審批權,有的掛靠在政府主管部門名下憑關系攬活,有的則由政府主管部門退休干部利用“余熱”而把持著。追根溯源,“紅頂中介”原本與相關政府部門有著“血緣關系”或“親屬”關系。政府部門的“偏愛”無疑是“紅頂中介”牛氣沖天的根本原因。 “紅頂中介”顯然與簡政放權的改革初衷背道而馳,其實質是傍權力獲利暗度陳倉。它會讓百姓錢沒少花,路沒少跑,事情卻照樣難辦。這樣,改革紅利被截留,政府形象受損害,社會的公平正義亦受傷。 “紅頂中介”是簡政放權的“絆腳石”,需要繼續以建設法治型政府為導向,進一步放權、限權、分權,切斷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與中介組織之間的利益鏈,去其“官”印,消弭行政審批“灰色地帶”。特別是,要逐漸形成相應的機制,真正管住“多余的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使政府回歸服務本位。 |
相關閱讀:
- [ 01-08]破解“審批難”考驗基層政府執行力
- [ 12-18]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 [ 11-26]監管住“下放”的權力
- [ 11-02]副司長家藏2億,審批不透明必然腐敗
- [ 10-28]行政審批不能一味強調“超時默許”
- [ 10-27]“審批超時默許制”恐成“花瓶制度”
- [ 10-10]簡政放權的四個“加減法”
- [ 09-29]鏟除審批思維須盡快打通“最后一公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