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李克強表示,科技人員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是創造社會財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應當是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在基礎研究收入保障機制外,還要創新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激發他們持久的創新動力。 今天我們強調科技紅利,不僅要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而且要將科技成果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也是李克強總理講的既要“頂天”又要“立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偉大進程中,任何創業創新都是我們需要的。但更需要或者更希望的,還是那種閃耀著智慧光芒,具有重大意義的創新成果,而不是那種低層次的,甚至只是一種換包裝的創新。科技人員的作用,正體現在這里。 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從哪里來?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保證他們的工資待遇,讓他們拿上有尊嚴的收入。讓科技人員成為中高收入群體,這不僅能夠免除他們創新創造的后顧之憂,由此體現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也能夠激勵他們創新創造的無窮動力。 一個社會科技人員的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體現著這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現在社會上的大多數單位,能拿高薪的不是管理層,就是經營人員,而從事業務、從事技術的,基本靠邊站。包括科技人員在內,真正做業務的做內容的,長期受到忽視。因此,要讓科技人員收入有尊嚴,必須營造“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氛圍,讓干科研的干業務的有收入有地位有面子。 讓科技人員收入有尊嚴,要不唯名只唯實。既要讓袁隆平這樣的真正科學家拿高收入,也要防止一些偽科學工作者混工資、騙經費。這是一種善意的提醒。更應該通過制度的力量,營造公平的環境,真正讓有能力有成果的科技人員拿高收入,而對那些得過且過混日子的科研人員,甚至違背科學精神的人,不再尸位素餐。如果“不唯實只唯名”,不排除有些管理人員、經營人員,為了謀利,爭披科技的外衣,更傷科技人員的心。 |
相關閱讀:
- [ 07-28]搞好科技評價比加大經費投入更重要
- [ 07-09]舞臺科技促成人“鬼”情未了
- [ 05-29]以制度創新激發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
- [ 05-29]《明日世界》 科技帶來樂觀精神
- [ 05-27]科技創新需激活“人財物”
- [ 05-26]異型西瓜,科技創新不是嘩眾取寵
- [ 05-22]全球新一輪科技創新風起云涌
- [ 05-20]以科技力量破除出租車行業壟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