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任命劉士余同志為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免去肖鋼同志的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職務。(相關報道見2月21日《北京青年報》) 從中國股市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出現去年股災這樣的問題,既與證監會主要領導的管理和把握大局能力有關,與證監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有關,也與市場本身的運行狀況有關。股市不同于一般的市場,其所蘊含的內容以及需要處理和解決的矛盾也相當多、相當復雜,特別是與利益集團的關系,稍有不慎,就可能對投資者帶來傷害。 當下的資本市場,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困擾中國資本市場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在少數。如何才能使中國資本市場步入健康發展軌道,并給投資者帶來合理回報,對經濟產生有效的促進作用,對新的一屆證監會來說,也絕不是一個輕松的任務。 對廣大投資者來說,面對證監會主席的更換,一定會寄予很多希望,期待市場能夠在新一屆證監會的領導下出現新變化,希望新證監會主席能夠讓市場煥然一新。 證監會目前需要面對的矛盾和問題,都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是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集中反映,是體制和機制因素在股市的綜合反映。譬如市場本身的脆弱性、盲目性和不規范性,又如投資者的投機性、炒作性、跟風性,再如上市公司的虛假性、欺騙性,等等。任何一個方面的問題,都有可能是股市頻繁出現震蕩的主要原因之一。 擺在新一屆證監會及其主席面前的,不僅有眼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長遠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有市場內的問題,也有市場外的問題;不僅有局部問題,也有整體問題。如果這些矛盾和問題不能一一解決,不能讓股市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不能讓股市步入“牛”道,股市對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就難以發揮。 就眼前而言,最急需解決的還是市場的穩定問題。從去年6月發生股災到現在,市場基本處于震蕩狀態,震幅超過5%的現象很多,也很頻繁。這樣的震幅在發達市場是很少出現的。美國熔斷機制推出二十多年來,才被使用過一次。所以,對廣大中國投資者來說,也希望有這樣的市場做平臺,為廣大居民提供相對安全、可靠的投資通道。中國的資本市場,卻是市場帶給投資者的傷害很大,即便像去年股災前那樣的投資“火熱”期,也是很快地將投資者之前獲得的利益以更大的損失“搶”回去了。 在當前的情況下,新一屆證監會必須把穩定市場當作最重要、最緊迫的一項工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確保市場能夠盡快步入穩定通道。而穩定當前股市,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要防止各種不規范現象的發生。譬如去年股災時的高杠桿、高配資,就是最需要防范的一個方面。因為,在去年年底股市有所反彈的情況下,高杠桿、高配資現象又有所抬頭。再如惡意炒作問題,也是股市必須全力防范和嚴厲打擊的問題。同時,資本外流對股市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如何組織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到股市中來,發揮股市的穩定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長遠而言,重點則在平衡各種關系方面。 首先,平衡市場供求關系,適時推出注冊制。由于資本市場發展步子不是很快,中國企業的直接融資比例也就偏低,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過高,市場競爭力受到影響。所以,推出注冊制,無疑對企業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是非常有好處的。問題在于注冊制的推出,必然會引起市場資金需求的增加,在場外資金沒有有效進入市場、市場供求關系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的情況下,注冊制對投資者心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如何在市場供需之間找到平衡,在投資者和企業之間找到平衡,從而給注冊制的推出提供良好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平衡市場進出關系,提高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健康的市場,只能是良幣驅趕劣幣。而在我國資本市場,恰恰形成了劣幣驅趕良幣的不正常現象。特別是一些垃圾公司,還經常受到投資者的惡意炒作。如一些ST公司明明應當退市,卻股價被炒得很高。結果,造成資本市場數量虛高,造成資本市場資源緊張。注冊制難推出,也與此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必須在加大企業上市步伐的同時,加大劣幣公司的退市力度,真正形成良幣驅趕劣幣的格局。 再者,平衡監管與自律的關系,促進市場健康發展。中國股市出現的震蕩現象,與監管失控、自律失當是密不可分的。從監管角度來講,始終把監管用在事前審批方面,而忽視了事中、事后監管。結果,權錢交易、貪污腐敗、內幕交易、暗箱操作等就隨處可見。造成投資者都在追求如何投機,而不愿認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在絕大多數投資者身上都是看不見的。不僅如此,其他方面與證監會的配合也不默契,缺乏監管合力。那么,企業也就不會在自律上下工夫,而只想通過各種不規范行為從市場套錢。如何規范這方面的行為,讓監管和自律有機結合起來,是十分重要而緊迫的。 從總體上講,新一屆證監會是能夠給市場帶來新的期待和希望的,是能夠借助目前外圍市場出現的較好現象,在短期內對股市形成積極向上的力量的。但是,能否進入牛市,還要看這屆證監會能拿出多少實實在在的動作。劉士余作為改革者,應當會在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市場行為方面首先動手的,并以此給投資者帶來信心,給投資者確立價值投資提供正確導向。 |
相關閱讀:
- [ 02-22]證監會“換帥”,股市能否告別政策市
- [ 01-20]證監會主席“被辭職”,信息鴻溝如何抹平
- [ 01-14]股民被證監會罰15萬錯不在看空而在造謠
- [ 06-15]美國證監會是怎樣監管上市公司的
- [ 04-29]證監會隔空喊話預警什么風險
- [ 02-17]楊劍波起訴證監會引發的多重思考
- [ 08-26]證監會“啃硬骨頭”可從光大證券開始
- [ 03-19]證監會主席是人不是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