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辦證多、辦事難”問題,公安部等12個部門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于近日聯合出臺《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為落實意見精神,公安部等12部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今后,凡再次出現擅自要求群眾開具不合理證明導致群眾辦事難的,上級主管部門要及時予以糾正并追究責任。 相對于此前出臺《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這一次12部門下發通知要求,不僅是對意見精神的再強調,而且考慮到在落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指出“再出現擅自要求群眾開不合理證明的要追責”。這是一個亮點,對于落實意見精神,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段時間以來,奇葩證明已經觸犯眾怒,上到高層,下至基層,都對奇葩證明表示了鮮明態度。整治奇葩證明的共識已經形成,條件已經具備。而且我們看到,有關部門針對奇葩證明,已然拿出了辦法,不僅有單兵突擊,而且有部門聯動。公安部等12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就以部門聯動的形式,傳遞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但要看到,奇葩證明是一個頑癥,整治奇葩證明很難做到“畢其功于一役”。分析奇葩證明的由來,有些屬于認識問題,囿于傳統思維,明明條件已經變化了,還在固守過去一套;有些出于作風問題,明明應該以服務為天職,結果還在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考慮政策本身給民眾帶來的麻煩。不管哪一種,都在事實上折騰民眾?!皠訂T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從過去經驗來看,只是單純喊口號、秀姿態,根本無濟于事,只有讓其感到痛,才會杜絕奇葩證明產生的可能。 “打蛇要打七寸”。明確“再出現擅自要求群眾開不合理證明的要追責”,可謂抓住了要害。以后,如果有哪一個部門不落實文件要求,再擅自折騰民眾,就讓其付出代價,這就形成了事實的威懾。如果這一表態得到落實,會在很短時間內形成一個自查自糾的高潮。有關部門會梳理目前要求的各項證明,能取消的主動取消,能簡化的主動簡化,若無法律依據不會再讓民眾到處開證明。其關鍵在于,面對“擅自要求群眾開不合理證明”,涉及到認定和追責問題。不能把“燙手山芋”交給民眾,應該明確一個部門,比如受理證明的公安部門,由公安部門來向上申訴,推動問責。 中央早就強調,要做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在人們看來,這里的“不折騰”,不僅指自己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做到清醒認識,堅持正確方向,還指在日常工作中,要“以百姓之心為心”,主動與民眾坐一條板凳,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不能折騰民眾。因此,當前應該堅持一個理念,不管如何,都不能折騰民眾;一旦折騰民眾,就要承擔責任,付出代價。只有把這個底線亮出來,才能倒逼有關部門改善服務,從而推動好政策“落地生根”,真正惠及廣大民眾。 |
相關閱讀:
- [ 08-12]同樣一張證明紙,敬民擾民大不同
- [ 08-12]終結“奇葩證明”,需要更多部門自掃門前雪
- [ 07-28]一張死亡證明何以“難產”
- [ 07-25]要求出具岳父母死亡證明,奇葩嗎?
- [ 07-01]不開奇葩證明需多部門聯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