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一大堆,不知用哪個”——2013年起,國家衛生計生委全面啟動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梳理出近五千項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行業標準,最后整合發布為約一千項標準的各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目錄。但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我國食品標準長期存在的交叉、重復、脫節、矛盾等問題依然沒有完全解決(3月20日《工人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鵬欣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葛俊杰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稱,目前一些食品安全標準本身就有一定問題。他舉例說,一些食品安全產品標準中仍包含各種質量指標、產品指示菌指標等與食品安全非直接關聯的指標,致使監管部門按照食品安全產品標準開展監督抽查中,一旦出現質量指標不合格的情況,即被公示為食品安全問題,影響了食品安全問題科學、正確的解讀。 食品質量指標不合格,是不是就是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二者顯然不能輕易畫等號。據了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我國的食品標準基本分為強制性標準和非強制性標準;而按標準種類分,則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4大類,其主管部門各不相同。標準不一,管理部門不一,這種模式勢必會讓食品企業生產感到茫然,也會對食品標準的管理和執行造成諸多的困難。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就認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紛繁復雜,很容易導致企業適用混亂,也一定會導致企業避高就低地去執行行業標準。 沒有標準,這不符合建設法治市場體系的要求。但是標準過多、過濫甚至是相互打架,也不是一件好事情。一來,食品標準太多,乃至于交叉、重復、自相矛盾,會讓企業無所適從,影響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來,還要科學界定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標準,不能囫圇吞棗,尤其是不能混淆,人為制造食品安全上的危機。比如,把一些非強制性的標準,一概作為強制性標準去管理和執行,就容易打錯了板子,把企業置于“死亡”的境地。當然,動輒拿非強制性標準當強制性標準來執行,以及把質量問題上升到安全問題,也反映出管理部門在監督管理食品安全上存在的思維簡單化、片面化。 其實,食品質量和安全標準并非越多越好。表面上看,制定的標準多,說明職能部門工作認真負責,進一步細化和嚴密了食品標準。但是反過來看,這種標準過多的現象所帶來的問題很可能是操作難和執行難。我們的管理部門不能只顧出臺標準,向社會上一公布,而根本不顧這些標準是否與其他標準相沖突,是否具有現實可行性和操作性。如果我們的食品標準體系存在著大量的交叉、重疊、重復、脫節和矛盾等情況,那豈不是在自打亂仗?據報道,針對我國食品標準打亂仗的問題,有專家提出建議,希望盡快推進食品安全體系的完善,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建立起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 對此,筆者以為,專家的建議非常有針對性和建設性。我國食品標準體系的確需要盡快完善,并且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實用化,特別是對于食品安全,要有科學、正確的解讀。否則,食品標準出臺了一大堆,互相制約甚至是較勁,那么這樣的食品標準終歸發揮不了作用,還很容易導致企業適用混亂,不得要領乃至不知所措。 |
相關閱讀:
- [ 03-14]“天網天眼”要盯緊食品的秘密
- [ 03-13]打造保障食品安全的“天網天眼”
- [ 03-02]食品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
- [ 03-01]消除食品謠言要靠社會共治
- [ 02-25]網絡謠言為何偏愛傍上食品安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