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高考 “補心”勝于“補腦”
2017-06-05 15:31:28?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針對部分家長在高考前夕給考生選購“補腦”保健食品情況,國家食藥監總局提示,我國尚未批準過任何“補腦”保健食品。所謂“補腦”功能保健食品存在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家長和考生當警醒。】 體育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在競技中會超常發揮,不少運動員甚至由此打破世界記錄,但這并不是人體的真實競技水平。因此,世界上各類重大體育比賽嚴禁運動員服用興奮劑。 高考作為一項選拔性的考試,目的是從合格的考生中選出優秀層次不同的考生,進入各級各類高校繼續學習深造,本質上是一種智力考驗。人體挑戰生理極限,服用興奮劑參加競技體育比賽,可以短時間內取得突破。但人類智力極限,是先天生理心理條件和后天學習訓練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廣大考生經過了高考系統化復習和模擬訓練,在正常發揮的條件下,基本奠定了高考競爭的格局,臨時抱佛腳購買保健食品“補腦”,無助于智力、成績的提高。 一些家長和考生聽信所謂的“補腦”產品,一方面是認識不清楚,存在僥幸心理;另一方面則因商家抓住了家長和考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并由此進行狂轟濫炸的市場營銷,吹噓、夸大所謂“補腦”產品的作用。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明確提示,所謂“補腦”功能保健食品存在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家長和考生當警醒。 同等條件下,真正在考場上能夠左右成績的是考生的心理素質。面對高考這個人生一大考驗,心理素質過硬的考生心態樂觀、沉著應對,能夠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心理素質不過硬的考生如臨大敵、心如亂麻,遇到難題立即崩潰,導致發揮失常。因此,與其想方設法枉費心思“補腦”,不如調整思路、端正心態“補心”,增強心里素質的培養。 “補心”是家長可以做而且做得到的事。首先請家長自行“補心”,正確認識高考,對孩子做出基本判斷,對孩子的高考結果設一個心理預期,不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給考生施加心理壓力。考生出現心理焦慮時,家長要及時為他們疏導情緒。 考生自己也需要“補心”。高考很重要,但不是決定命運的唯一途徑。考生只要想讀大學,不管高校層次如何,邁進大學門檻還是有保障的。考進更好的大學,取決于考生的天賦、勤奮和臨場發揮,這才是考取高分的王道。 |
相關閱讀:
- [ 06-05]允許考生家長調休 不如調整高考時間
- [ 06-01]懲治“高考房”漲價 最好先明確標準
- [ 05-31]“高考房”漲價擊中了家長的成功焦慮
- [ 05-16]替考獲刑為“高考季”敲響警鐘
- [ 05-09]民辦小學為何上演“幼兒版高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