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2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連用了兩個“第一次”,來形容這兩天國務院在醫學教育改革領域頻出的“大動作”——“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就醫學教育改革發展這一專項工作出臺文件,是第一次。國務院副總理親自出席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并作全面系統部署,召開這樣一個高規格、高層次、大規模的會議,也是第一次”。(7月13日《中國青年報》) 醫學教改這個大工程,首先對教育系統提出了新要求。招生計劃、專業設置、課程和學時安排等,都關系到醫學人才的質量。多年來,醫學院校的錄取分數偏低,不少醫學院校以二本線錄取,專科教育還比較普遍,以至于到目前,我國本科以上學歷的醫師只占總數的51%。但醫學理論比較深奧,又涉及多個基礎性學科,醫學教育必須適應這些特點,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此外,全科醫生專業、兒科專業招生人數太少,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這都需要教育系統進行改革。 但即使培養出足夠多的醫學人才,醫療系統使用不好他們,人才也會流失。當前,醫生普遍希望到大醫院工作,且醫院越大吸引力越強,不少醫生不愿到基層,即使到了基層,也很難安于現狀。就算在大醫院里,兒科、急診、婦產等科室的醫生也流失嚴重,通過醫改來化解人才難題,通過人才配給化解醫改難題,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循環。 更要看到,當醫學專業仍不受家長和考生待見時,醫學專業一本招生或將難以實現;當全科醫生仍被認為水平一定低于專科醫生時,院校也難以招滿全科醫生名額;當社會仍普遍認為兒科醫生不僅累而且待遇差時,兒科醫生荒就得不到根本緩解。 醫學教改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氛圍,因此這項改革不只是相關部門的事,也與普通民眾息息相關。唯有社會普遍認同醫生尤其是緊缺專業醫生的價值,尊重他們并給予其較高的社會地位,讓他們工作更有尊嚴、待遇更能體現其價值時,方能讓相關醫學專業產生足夠的職業吸引力。 |
相關閱讀:
- [ 03-13]讓醫學教育對接需求
- [ 02-15]免費醫學生培養應注入更多市場活力
- [ 02-14]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具有標桿價值
- [ 08-29]醫學趕超一流,豈能忽視臨床研究
- [ 07-27]色弱考生的醫學夢本不該破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