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勿變成售假小程序
2018-01-23 08:46:5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前不久,在微信小程序內搜索相關關鍵詞,會出現數百個售賣假貨、仿品的微信電商小程序。微信方面日前對售假小程序進行了打擊,永久下架875個售假小程序。但記者發現,仍有多個小程序內有高仿商品在售。律師表示,售假行為或侵犯他人商標權,情節嚴重的會觸犯刑法。(1月22日《北京青年報》) 小程序被微信寄于厚望,乃是重點開發的一個項目,此前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稱“小程序不是為電商準備的”,而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應用。可實際上95%的平臺電商已經接入小程序,以至小程序出現過度營銷化的跡象。其實,這并不奇怪,畢竟微信本身是一個社交平臺,小程序給電商、微商提供了新的機會,特別是小企業和個人不必再單獨開發一個商業APP,即可利用微信小程序功能實現商品展示、銷售,借助微信的龐大用戶群實現流量變現。 可這么一來,售賣假貨、仿品的不良商家也看中了微信小程序,趁機入駐渾水摸魚,令微信小程序被假貨充斥其中。雖然微信對售假小程序進行了嚴厲打擊,永久下架售假小程序,但仍然有漏網之魚的存在,它們采取模糊詞義逃避打擊。可見,相關部門對售假小程序的打擊不能一勞永逸,需要進行深入挖掘,采取智能識別和人工審查雙重機制,對小程序逐一辨識,將售假小程序剔出來。 而且,微信也需要反思小程序的注冊流程。目前小程序的注冊門檻低,個人也可以做展示類小程序,這就給售假、仿品的奸商留下可乘之機。因此,應加強小程序的前置審查機制,限制注冊人隨意改名、改變發布類別的行為,提高對展示類小程序的圖片識別能力,防范奸商混跡其中。 同時,也應將售假小程序的注冊身份、聯系人等信息,主動進行鎖定提交給監管部門和其他電商平臺,以采取進一步的處罰措施,讓售假者在網絡上無處藏身。目前我國對制假售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太輕,難以起到遏制效果,應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讓制假售假者付出昂貴的法律代價。 |
相關閱讀:
- [ 01-23]微信小程序不能變成售假小程序
- [ 01-03]微信轉錯賬不該成為無解的循環難題
- [ 11-24]微信可購火車票,服務提速永遠在路上
- [ 11-07]期待微信購票服務更進一步
- [ 10-20]微信作證體現司法彈性與剛性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