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等前的性別歧視從何而來 部分高校專業提高女生錄取要求調查
停止女性歧視的惡性循環 從源頭上迎合社會對女性的“就業歧視”,對于高校的招生態度,鄭新蓉直言“不正常”。她強調,所謂高校客觀的小合理性,與社會外在的大合理性存在沖突。“高校這種合理性是男女兩性不平等的各種因素導致的小合理性,但是給社會長遠的大不合理性開了一個消極的頭。” 女性為何會遭遇就業歧視?鄭新蓉分析,社會對生育成本的分擔全部轉嫁在女性身上,所以用人單位會把所有的生育成本扣除以后來考慮使用女性。同時,傳統的性別角色規范決定了女生即使考分高,今后發展志向可能還是以家庭為重心。這些社會不公平的打壓,慢慢地讓很多女性在社會成就動機上低于男性。“過去一些不平等的果,變成現在這種不平等但又符合訴求的因,這是一種循環。” 她認為,長此以往,這樣的局面會形成,女性做什么都得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樣條件下,女性是不會被錄取的,必須高出一截才有希望。這就在女性的心理和發展機會上烙下了不平等的標志。 鄭新蓉說,要讓歧視女性的惡性循環就此打住,除了國家制定相關法律,執法者也要在方方面面予以配合,這就要從教育、就業、生育政策、福利政策等多方面予以考慮。“這是一個社會通盤考慮的問題。比如在家庭分擔、社會GDP的計算上,也能考慮女性在家庭、生育上的勞動與勞作。”對此,她建議社會做一個公開討論,在堅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同時,讓社會拿出其他補救措施。(記者 周韻曦) |
相關新聞
- 2012-07-11多所高校分數線女高男低 律師質疑涉性別歧視
- 2012-07-11多所高校分數線女高男低 律師質疑涉性別歧視
- 2012-04-09大學生扮花木蘭“穿越”招聘會 抗議就業性別歧視
- 2012-03-12洪天慧:向傳媒領域的性別歧視說“不”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