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港口礦產旅游開發
“鐵路一通,我們傍晚都可以到廈門去散步了。”在“汕頭信息港”的BBS上,一個網友“海濟濟”浪漫地“規劃”著他在廈深鐵路通車后的生活方式。他說,到時候,汕頭到廈門才1個多小時,傍晚到廈門海邊散步是完全可能的事。
其實,這位網友的 “規劃”不無道理,快速鐵路的建成,顯然會把幾個城市的空間大大縮短,一個城市的休閑設施,很可能成為另一個城市市民經常受用的資源,“城際散步”也將成為現實。
確實,資源整合是這條鐵路帶來的最明顯效益。福建師大經濟學博士林原生指出,廈深鐵路的建設開通將有利助推沿線各市進一步開發港口、礦產、旅游三大資源,為區域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創造十分有利的條件。
廈深鐵路沿線各市擁有綿延的海岸線、廣闊的海域和優良的港灣,港口資源是區域最大的優勢資源,從北到南主要港口有廈門、漳州、汕頭、深圳,其中廈門、汕頭、深圳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主樞紐港。深圳港2006年貨物吞吐量達17584.02萬噸,居世界第4位;廈門港2002年貨物吞吐量居全國第7位。目前沿線各市正依托港口優勢,大力發展臨海工業和對外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廈深鐵路的建設,將為沿線各港提供良好的集疏運條件。
同時,沿線漳州地區的石英砂、花崗巖和高嶺土儲量居全國前列,潮州、汕頭地區的銀、錫、鉛等有色金屬和瓷土資源豐富,沿線依山傍海,旅游資源豐富,廈門、汕頭、深圳均是著名的現代化海濱旅游城市。據介紹,廈深鐵路的建設標準高、速度快、運輸能力大,將有力改善我國鐵路網的布局。
“火車條”拉動產業鏈條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一旦鐵路修建計劃大規模鋪開,對眾多的相關行業絕對是一個相當大的利好消息。
中國鐵路學會相關人士指出,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有強大的拉動作用。美國自1830年第一條鐵路建成以后,鐵路建筑長度以平均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發展,而到19世紀末,美國已建成橫貫大陸北中南三條鐵路干線,鐵路總長達30萬英里,超過全世界的總和。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的經濟大蕭條中,羅斯福總統大力發展公共基礎設施拉升經濟,在全國大力修建鐵路,使美國從衰退中走出來。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林民書教授說,鐵路的修建本身是一個產業鏈,包括機車頭、車廂、鐵軌、座椅、電網、信息信號設備等,就如同火車頭帶動火車一樣,鐵路行業也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諸多相關行業都會從中受益。
林民書教授說,福建的鋼鐵、水泥、電力和建筑材料等行業都會在福建鐵路建設中直接受益。也有很多其他的間接受益者,小至每個車廂里面的托盤,都需要企業生產出來,這種鐵路經濟的拉升作用可謂“無微不至”。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鐵路線的拉長,產業鏈也會延伸。現在廈門多數行業都沒有一個完備的產業鏈,這也是廈門經濟做不大的關鍵所在,其中的和鐵路不完善關系密切。
鐵路網好了,許多內地的企業和廈門企業,就有了實現對接的前提條件。比如服裝生產,需要布匹、配件、繡花等深加工企業的配套。交通方便了,許多要素就會在鐵路線上聚集起來,自動對接,企業才有可能做大。
- 2007-11-23向莆廈深鐵路開建 當地民眾歡欣鼓舞
- 2009-05-13廈深鐵路榕江特大橋基礎工程全面展開施工
- 2009-05-12廈深鐵路福建段最大車站--漳州南站站房昨開工
- 2009-05-12施工中的廈深鐵路梁山隧道
- 2009-05-12廈深鐵路漳州南站房開工
- 2007-11-24向莆、廈深鐵路開工會場
- 2009-05-08廈深鐵路榕江特大橋基礎工程全面展開施工
- 2009-05-08廈深鐵路大尖山隧道施工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