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24日,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二屆委員會全體會議、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十六次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7月24日,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在京舉行。習近平在向大會發來的賀信中提出,當代中國青年要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
“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這十六字,不禁讓人想起習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同師生代表座談時,對當代大學生提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八字真經”。從“八字真經”到“十六字訣”,習近平對當代年輕人有哪些新的期許?
“志存高遠”:
習近平不止一次對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提出殷切期望。“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當代青年無疑是幸運的一代,他們將見證“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成為現實。只有樹立高遠的志向,把個人的奮斗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結合在一起,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出彩人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習近平說,“同人民一起奮斗,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才能無悔。”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校園觀看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德才并重”:
“修齊治平”中,修身是第一位的。習近平和北大師生座談時曾說過:“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p>
做事先做人,青年人為人處世,首先要修德。人而無德,行之不遠。但,有德無才也不行,不然憑什么干事創業?
“才”從何來?來自于“勤學”,也來自于“篤實”。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習近平說,“勤學”就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篤實”就得“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校園觀看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時同朗誦者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馬占成攝
“情理兼修”:
這是習近平對當代青年人提出的新要求,平常我們經常說“文理兼修”“內外兼修”,“情理兼修”是首次提出,但細細琢磨起來,其中道理是非常深刻的。
情和理一直是中國人價值觀中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維度?!耙郧閯尤?,以理服人”“通情達理”“合情合理”“入情入理”,這都是“情理兼修”的表現。而說一個人“不通情理”,則意味著某種批評。
通俗地說,通達人情,體現一個人的情商;明曉事理,則反映了一個人的智商。北大老校長蔡元培曾經提出大學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之學問,養成健全之人格。一個人智商再高,如果缺乏對基本人倫道德的認識和遵守,每每違背人情,不懂真情,如何與人相處、融入社會呢?同樣,一個人只懂得狗茍蠅營,不明事理,不講原則,沒有底線,也不行。
習近平提出這一期許,就是希望當代年輕人養成“情理兼修”的健全人格。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了解癌癥早期診斷研究應用情況。新華社記者馬占成攝
“勇于開拓”:
青年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要敢于開風氣之先,有一股“于滿是荊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條路”的闖勁兒。
習近平與北大師生座談時說,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
因此,在改革創新的時代浪潮中,今日之青年,應該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勇立潮頭的開拓者,讓青春在創新創造創業中飛揚。(記者朱基釵黃小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