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古田縣:黨建扶貧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0-10-23 22:15:0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顏財斌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2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海潮 李向娟)農村黨建如何更好地引領脫貧攻堅、服務群眾,古田縣走出一條新路——黨建扶貧,打通“最后一公里”。 七月連日高溫,古田縣鳳埔鄉西溪村的“黨建便利店”依然人來人往。購物、繳費、休閑乃至智力充電,村民來此目的不一,離去時卻都掛著笑意。與一般便利店不同,“黨建便利店”通過黨建理念、服務隊伍、服務項目“三個進駐”,為村民提供行政代辦、產業幫帶、金融貸款、就業推介、產品代銷等一站式服務。 以往,村民自產的筍干、土雞蛋、蜂蜜等農副產品,要挑到20多公里外的集市去賣。現在通過“黨建便利店”這一綜合服務平臺,由“村淘”外銷到全國各地。目前,全縣農村“黨建便利店”有20多個,20多名返鄉創業大學生等能人參與經營。 山區農村分布零散且“空心化”嚴重,一些地方黨組織和黨員引領脫貧攻堅功能不強、服務群眾不夠到位……如何有效破解這些難題?農村“黨建便利店”這一綜合服務平臺,已成古田縣近年來探索黨建促脫貧新模式諸多亮點中的一大品牌。 亮出身份爭作為 行走在翠屏湖畔的古田縣吉巷鄉坂中村,只見路旁的花叢中立著一塊牌子,上書“黨員衛生責任區。黨員:卓端芳”。 “牌子周邊區域的衛生,由我負責。”卓端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坂中村是庫區移民村,臨湖景觀資源豐富,不過,早年發展一直受制于交通閉塞。 近幾年,村里相繼建起臨湖公園、移民文化館、天然浴場、野餐營地和自行車道,大力實施黨員“亮身份”等星級化管理,帶旺了人氣,旺季每月接待游客逾5000人次。同時,村里還盤活兩棟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樓”,建設候鳥式青年人才文創營。 古田縣創新開展“三亮三曬一爭創”活動,層層評選1000多名政治過硬、表現突出、有較強帶富領富能力的農村黨員示范戶,發放黨徽2萬多枚、貼掛黨員戶門牌2500多塊,引導“黨徽胸前掛,示范牌門前掛”,激勵黨員在農村發展中亮身份、爭作為,出主意、尋資金、拓銷路,現已直接或間接帶動1.2萬多名農民群眾增收。 脫貧一線成為黨員干事創業的主戰場。全縣開展“百名黨建特派員聯村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活動,向建檔立卡貧困村、軟弱渙散黨組織、重點企業下派100名黨建特派員,擇優選派19名優秀青年干部到鄉鎮(街道)掛職,將黨建工作力量向經濟薄弱、組織建設薄弱的“雙薄弱”村重點傾斜覆蓋。同時,138個縣機關單位聯系148個扶貧開發重點村,838名黨員干部結對1455戶4737個貧困對象,實現機關單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全覆蓋。 針對有些地方黨組織活動場所較差,甚至沒有活動場所的問題,古田縣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14萬元,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新建(修繕)項目82個;全縣12個社區綜合服務場所面積均超過200平方米。對優秀黨員、黨員示范戶,有針對性地落實信貸扶持、困難救助、日常關懷等幫扶措施,進一步激發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 亮身份不能充門面、裝樣子,督查落實全程跟。縣里年初制定下發黨建重點項目清單及工作責任書,年中組織“黨建促脫貧,奪旗創精品”現場檢查指導,年底通報排名,授“流動紅旗”“流動黃旗”,跟個人、部門的績效獎勵、黨建經費獎勵直接掛鉤。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