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做法
推進黨內基層民主是一個系統工程。山東省乳山市在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中,從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出發,審慎把握推進的時機、力度、廣度和深度,堅持以上帶下、以下促上,縱向三級聯動,橫向拓展延伸,沿多個方位探索創新、循序漸進地展開,每一點探索創新或超前半拍或絲絲相扣,始終與時俱進地緊貼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使黨內基層民主建設有序可控、不斷深化,形成互相促進、整體發展的格局。
一是在創新組織制度中擴大民主。在市一級,從2003年1月開始進行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實行年會制,審議市委工作,市委委員述職述廉和民主評議;實行代表任期制,充分發揮黨代表在黨代會閉會期間監督、調研、視察等作用;規范了常委會、全委會之間的關系,對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實行常委會票推、全委會票決制度。在鎮一級,2004年4月在3個鎮進行黨代表直選鎮黨委領導班子試點。改革代表產生辦法,由基層黨員直接選舉黨代表;改革選舉方式,市委不提名候選人,由黨代表直接差額選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和委員;改革委員構成,各增設一名農村和企業委員,參加黨委會議,履行委員職責,以增強委員的代表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在村一級,2004年7月在20%的村實行“兩推直選”村黨支部書記(黨員一人一票、群眾一戶一票推薦支部成員候選人,黨員直接選舉支部書記、委員),2007年農村兩委換屆時“兩推直選”比例又提高到50%。
二是在拓寬直選范圍中擴大民主。在2004年直選鎮、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的基礎上,從2008年初開始,乳山市進一步擴大基層黨組織成員公推直選范圍,向機關、企業、學校、醫院、社會組織等延伸拓展。主要特點是:提高差額比例,將書記、委員候選人的差額比例由以往的不低于20%全部提高到100%;改進提名方式,實行個人自薦、聯名推薦與組織推薦相結合,由黨員群眾民主推薦產生候選人,按得票多少取足差額候選人名額;創新介紹形式,通過印發候選人情況簡介、組織見面會、開展競職演講等形式,增進對候選人的了解;擴大群眾參與,原則上全體黨員和群眾都參加民主推薦,對人數較多的單位,先以車間(班組)為單位推薦候選人初步人選,再由黨員和群眾代表推薦候選人;強化全程監督,推薦和選舉各個環節始終向黨員群眾公開,設立秘密寫票室,現場填票投票、公開唱票計票,并邀請媒體單位、“兩代表一委員”、老干部和群眾代表全程監督。
- 2009-12-17積極探索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的途徑
- 2009-12-02山東東平:“五步直通工作法”推動黨內基層民主
- 2009-11-13泰安:建立黨員意愿表達機制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
- 2009-10-29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群眾抒群言
- 2009-10-20把黨內基層民主建設落到實處
- 2009-10-16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亟待激勵黨員充分表達真實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