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躍春:不容樂觀的世界經濟
www.xpshebei.com?2012-01-19 10:04?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世界經濟發展研究部主任、研究員?來源:《前線》 我來說兩句
全球經濟“二次探底”風險依然存在 政策調控空間有限。在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顯然沒有呈現出明顯的復蘇勢頭,持續低迷和部分國家增長放緩仍是全球經濟的主旋律。尤其是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美歐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的可能性加大。經過這次信心危機的沖擊,世界經濟復蘇前景變得更加黯淡。發達經濟體擴張性政策的底線已經出現,可作為空間已極為有限。受債務規模高企、削減財政赤字壓力增加和政治因素的影響,財政政策實際上處于緊縮狀態。傳統經濟調整政策對景氣恢復的調控能力受到限制。 美歐日經濟均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美國首次主權信用評級下降,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沉重打擊。從2011年第三季度美國官方發布的統計數字看,盡管制造業數據好于預期,但經濟疲軟程度超出預想。2011年8月美國就業崗位出現“零增長”,低于市場預期。說明美國經濟內生性動力仍然不足。投資者對此極為失望,美國三大股指多日出現大幅暴跌。美股多次暴跌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打擊非常沉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實體經濟所面臨的嚴重困難。 歐元區制造業兩年來首度萎縮。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惡化,危機面積已經蔓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大國,歐洲銀行業信用危機不斷再現。從歐債危機的走勢看,一般認為僅僅是開始,未來兩年到五年,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歐債危機的不斷擴大,對國際金融市場和整個世界經濟的正常運行都將帶來動蕩。日本災后重建面臨外部環境制約,加上美元持續貶值,日元持續在歷史高位徘徊,日本出口面臨嚴重困難。 新興市場難以獨善其身。亞洲國家很難與發達國家市場“脫鉤”,其制造業指數也呈現低迷狀態。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去年8月中國制造業出口訂單分項指標出現了兩年來首次下降;8月份印度PMI由上月的53.6降至52.6,連續第4個月下滑,且達到了29個月以來的最低值。這些因素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安,融資成本上升,投資者與消費者信心遭受重創,大大抵消了正面因素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1年12月1日發布《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稱,發達經濟體面臨債務危機深重、金融系統脆弱、有效需求疲弱以及決策空間受限等四大痼疾。特別是這四大痼疾可能形成惡性循環使其經濟陷入泥潭。新興經濟體經濟受發達經濟體拖累增速也將放緩,全球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上“蹣跚前行”。 (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世界經濟發展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3]裴長洪:嚴峻復雜的世界經濟蘊涵挑戰和機遇
- [ 01-11]影響世界經濟走勢的五大因素
- [ 09-14]世界經濟上空緣何陰云不散
- [ 07-13]專家預測:世界經濟不會出現二次衰退
- [ 06-20]中國參與世界經濟治理能力在增強
- [ 12-24]世界經濟大調整凸顯發展模式多元化
- [ 05-10]李克強: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健康復蘇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