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疑惑、迷茫、抱怨等等就隨之而來,讓一個原本在增長、改革中的國家陷入了“言論自由”,但卻被少數人操縱的混亂之中。當政府為了彌補這些漏洞而一味的牽就這些并不健康的思想與言論,不斷的承諾與許愿時,當政策被這些不適合于中國現有的經濟發展階段的要求所影響時,政策也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難道我們不應該停下來認真的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讓年輕人失去方向的現象的原因嗎?難道不應該針對這些造成年輕的一代過度貪圖幸福指數提高的預期進行合理的教育與批評嗎?也許問題正出在現有的宣傳與教育體系的缺失和扭曲。
粉碎“四人幫”的戰役,是一場在黨內已失去正常制度約束下的武裝革命。解決了名義上代表毛繼承人概念的代權力。十一屆三中全會則用黨的合法會議糾正了毛的歷史錯誤,實現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改革。但中國共產黨仍堅持毛在神壇中的地位。尤其是每次國慶逢十的大典之前總會有系列的將毛塑造成神的宣傳,不斷的維護與鞏固著毛思想的統治地位。正因為這種原因,讓改革前的三十年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空白。也許八零后的一代變成了失去記憶的一代。中國幾乎已沒有任何文藝作品可以公正的反映那一段曾經讓整個社會都喘不過氣來的發展歷程,也是一段恰恰對今天產生著巨大影響的一個階段。
我們并不想否定毛的歷史價值與地位(如果要有否定的一天也是歷史的后人的事了),但絕不能因為要維護毛的作用、威信與神的權威,就不能批評其的錯誤或不能還原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正因為這段改革前三十年的空白,才造成了八零后一代的文化斷裂的代溝,才有了只看到改革之后的幸福,而不知改革之前的中國貧窮的對比與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抱怨。
上一代人比八零后少了些什么?又多了些什么呢?
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讓八零后的一代不再知道中國曾有“三反五反”“反右斗爭”“廬山會議”“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武斗”“批林批孔”“上山下鄉”等一系列的政治斗爭和階級斗爭運動。不知道什么是言論自由與政治管制的差別。他們今天可以公開的罵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不知到當年會因為不小心弄臟了一張毛主席像就會株連九族,甚至傾家蕩產。更不用說公開的表達對黨的不滿和對社會的抱怨了。從政治上看,八零后一代擁有的,恰恰是上一代在他們同齡的生長期中所沒有的自由。
- 2010-07-29鹽業改革不應局限于“碘鹽風波”
- 2010-07-27“收入倍增”計劃讓收入分配改革變糟糕
- 2010-07-23公眾批評擔不起 “扼殺改革”的罪責
- 2010-07-23美最嚴金融改革法案啟航的啟示
- 2010-07-21個稅改革應在稅制上下工夫
- 2010-07-09大區制改革要當小政府的榜樣
- 2010-07-08財產申報制度改革不能獨立于政改之外
- 2010-06-24藥品定價機制改革能否解決看病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