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書店能否像手表和繪畫一樣生存
www.xpshebei.com?2011-11-01 15:30? 柏文學?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網傳倒閉、被追債、門店全關……被譽為福建民營書業第一品牌的光合作用書坊最近風波不斷,昨日,記者探訪光合作用文化傳播公司新辦公地址發現,辦公室大門緊閉,這似乎預示著其倒閉的結局。然而,業內推測光合作用至少在半月前就倒閉了。民營書店倒閉,從全國甚至全球來看已成趨勢,如何生存的問題也成為各路專家的焦點。(10月31日廈門商報) 紙質書籍的銷售成本很高昂,可是書店的日子依然不好過。尤其是民營書店、個體戶書店,更是生存艱難。個體戶書店甚至常靠賣報的利潤維持門面。筆者妻子曾經開過小書店,早就因稅費沉重且利潤微薄而難以為繼關門了結。所以民營書店的光合作用書坊紛紛關門大吉,并不讓人驚愕。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老百姓在住房、子女教育、醫療、養老準備諸方面,財務已經捉襟見肘,加上近來生活用品尤其是食品漲價太厲害,更沒有寬裕的資金安排到文化消費方面。看看電視,聽聽說書就好了,哪還有錢去買什么書呢。 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子書籍的極大傳播。網絡以來,傳播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人們可以隨意進行網絡閱讀。尤其蘋果Ipad等產品,可以讓人隨時閱讀,方便且快捷,而且花錢少。所以紙質書籍的需求量急劇下降,自在意料之中。加上先前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網絡上成千上萬的電子書籍可以下載保存到硬盤。筆者的硬盤上就有幾個G容量的電子書籍,隨時可以打開來閱讀。所以筆者也很少買紙質書籍了。可見光合作用書坊關門是一種商業現象,適者生存。也類同于自然界物種的生生滅滅,市場經濟中也是如此。 人們可能還記得,原來機械手表曾經是“混得還可以”的象征。也為了生活的方便,出門在外的人,或者職場人士,都需要一只機械表戴在手上,居家之人,操持家務,也需要按時間進行,所以要有一只機械鬧鐘擺在廳堂的柜臺上,或者掛在客廳墻上。然而,電子手表、電子鬧鐘,對傳統的機械鐘表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機械鐘表廠紛紛關門。再后來手機的普及,手機上的電子表功能,讓人們不再有電子鐘表的需求,電子鐘表廠紛紛關門。現在只有極少數高端的機械表公司還生存著,其產品不是提供時間值而是品位。 人們也許還能記起,照相機的發明和普及,對繪畫行業產生過極大的沖擊。以前有錢有勢人家,要留下家人的面貌,只能請畫家畫像。畫家的水平,也表現在像不像、神不神上。有了照相機之后,喀嚓一下就可以了,原汁原味,全盤照錄,快捷方便。以畫像為生的畫家們,職業生存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威脅。然而,少數畫家們還是頑強地生存下來了,照相的歸照相,畫像的歸畫像。照相的只能照出原始的像,表現原始的真實,畫像的卻能表現出藝術的真實,如漫畫。繪畫在照相的空間之外,創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間。 紙媒書店能否像手表和繪畫一樣生存呢?這不是簡單的想象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是一個市場選擇的問題。譬如紙媒書店里能夠允許開辟茶室,咖啡室,為書友提供活動空間,收取服務費用,書友們就像在茶館咖啡館里消費一樣,在書店里海闊天空。再如,紙媒書店,能否銷售電子書籍,能否同時開通電子網絡書店,甚至制作帶有紙媒書店標識和讀者個性的電子書籍,作為有償服務新模式。作為工商管理,能否為書店網開一面,讓其提供多元服務,并降低其稅賦,讓繼續保留閱讀紙質書籍習慣的讀者得到服務。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1]若是附屬品,民營書店倒掉不奇怪
- [ 10-31]盤活實體書店關鍵在于延伸書店新功能
- [ 10-31]糾結書店興衰 不如關注閱讀生態
- [ 10-28]《喬布斯傳》從中國書店飛速消失
- [ 10-11]“雅座”加咖啡令公益書店變了味
- [ 09-09]學校稱"必備",書店早"有備",家長須"防備"
- [ 07-14]為實體書店減稅 不能再等了
- [ 07-11]時代是書店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