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出路是歷史的體制之痛
www.xpshebei.com?2012-04-17 12:44? 賤言獻車?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隨著“黃穗事件”成為社會焦點,運動員這個特殊群體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調查發現,多名優秀運動員被授官職,其中不乏在領導崗位上做出成績的成功典型,如鄧亞萍、熊倪、謝軍等,但身在其位不謀其職的也大有人在。(《中國青年報》4月15日) 無論如何,身在其位,不謀其職,領其公帑,是不應該的。要扒掉運動員“賽而優則仕”的官帽,并不是一個大難題,但要解決專業運動員退役后的出路問題,則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 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的思維根深蒂固,采取職業體育與業余體育的體制,職業體育用階段性的高薪,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業余體育讓運動員可隨時改變自己人生發展的規劃與選擇,出路問題相對較少。 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讓體育的計劃思維至今未有根本改變。采用專業體育,奉行成績第一的指導思想,運動員的本質就是訓練、比賽、拿獎;采用舉國體制,給予運動員“事業編制”,國家包辦出路。這種“計劃性”的思維,一方面讓運動員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不高,另一方面高預期下自立性不強,一旦退役,就業擇業就成了大問題。 在全社會共識改革的背景下,運動員的出路問題,需要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步破解體制之痛,具體來說,應該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改變培養理念,從專業體育向學校體育轉變。要將學校作為運動員的惟一母體,從學校教育中完成體育意識的啟蒙,在自身需要和興趣的基礎上選擇體育發展,在個人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體育成績,回到學校教育完成退役之后的人生轉型。不再走專業化的道路,讓體育特長成為運動員就業擇業的加分項目,而不是短板與絕路。 二是改變保障體制,從國家保障向社會保障轉變?;颈U戏矫?,低??梢噪S時為退役運動員激活;在社會保障方面,可以嘗試特殊的養老保險制度,采用多交早領的辦法;在身體保障方面,用商業保險和現金補償免除身體受傷害的后顧之憂。 三是改變用人體制,從“賽而優則仕”向公平公正轉變。“術業有專攻”,“賽而優”不必然等于從事公職應具有的素質。退役的運動員可以選擇“仕途”,但必須是公平基礎上人崗適配的結果,而不是“賽而優”的酬庸;對更多退役的運動員,可創造條件,讓他們轉型從事教練、教師工作。 隨著整個國家體育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由專業體育向職業體育轉變,由競技體育向全民健身轉變,產生職業運動員出路問題的根源,會逐步解決,但不會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對這個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需要用歷史的思維、發展的思維來看待,一味地簡單譴責、批評,是于事無用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2]運動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工具
- [ 08-04]為優勢運動員“改規則”背離體育精神
- [ 03-09]運動員不是政治家
- [ 03-02]運動員年齡造假究竟由誰負責
- [ 10-14]體育獎牌黑幕風暴 源自國家包養運動員
- [ 10-14]舉國體制下有多少運動員能在市場裸泳
- [ 06-05]這不啻讓運動員兼裁判員,如何確保公平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