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信任危機需全社會動員
www.xpshebei.com?2013-02-21 10:13? 于治國?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目前,中國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60分的信任底線。人際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只有兩到三成信任陌生人?!鼻安痪?,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發布之后,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據中國青年報) 信任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人與人之間因信任而發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構成了人類社會,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繁榮昌盛。曾幾何時,信任的力量可以使戰爭停止,危機和解,怨氣消釋,減少百姓生命財產的損失。 單從文明發展的進程而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應該是與時俱進、與日俱增的,然而,在現實中往往由于意識形態的差別、民族的差異等諸多的不同而出現這樣那樣彼此之間的不信任,不只是體現在全球各個國家之間,更體現在各個國家、地區、民族內部,一系列的不信任引發新的不和諧,似乎也構成了文明多元化的一個部分。 就我國而言,處于特殊的發展階段,出現一系列特殊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信任感缺乏也實屬正常,但是我們絕不能對此掉以輕心,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引起人們的焦慮、引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而這些,正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面臨的難題。 盡管這本藍皮書的客觀性、科學性還有待證實,但人們卻對當前的信任缺失普遍認同卻也是事實。從行業和部門來看,人們對商業、企業信任度最低。同時,不同階層、群體間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官民、警民、醫患、民商等社會關系的不信任程度也在進一步加深。這些表面現象背后都隱藏著一些大問題,非常值得關注、重視,迫切需要解決。 破解社會信任危機、打開信任之門,需要多管齊下,關鍵要看政府引導。政府下的文件、做出的決定、許下的承諾是否都能夠按期全面兌現,往往關系著政府的公信力,而一旦不能兌現,變成了一紙空文,那么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就會打折扣,對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造成極大損害,因而重塑全社會的信任感,政府應該帶好頭。 重塑全社會的信任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理性、和諧、信任,需要全社會共同打造誠信環境,包括政府、企業、個人,當然也包括鄰里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誠信意識的普遍提高才能完成,否則任何一個方面出現短板,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等每個公民都不再為買到假貨而擔心、不再為遇到騙子而害怕、不再為種類生產事故而提心吊膽、不再為有承諾不兌現而感到氣憤,也就是說,全社會的誠信意識真正到位了,到那時,信任之門才算真正打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1]沒有反思,哪來道德和信任重建
- [ 02-18]提振社會信任要把“信績”當政績
- [ 02-18]用“制度的籠子”重建社會信任
- [ 02-18]社會信任是“父債子償”的游戲
- [ 02-18]“信任危機”亟需“信績考核”
- [ 02-18]信任缺失,改革發展怎么實現
- [ 02-17]社會信任度抵達冰點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