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小醫”可別降了療效
2015-04-01 17:44:2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市大型醫院“小病小醫”新政的出臺,對于廣受詬病的“看病難,看病貴”必定大有改觀。一方面,通過降低大醫院醫生的門診量,讓他們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診治危重病人和攻克疑難病癥。對于提高大醫院醫療水平和聲譽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能促進患者從大醫院向基層醫院的合理流動,改變大醫院“吃不了”,基層醫院“吃不飽”分配不均問題。 但這項政策的最終落腳點集中體現在惠民上,試圖通過大醫院強制分流,改變市民的就醫習慣,讓小病和慢性病患者能夠就近到社區醫院就醫,以達到市民看病省時、省錢的良好愿望。但實際上,患者之所以舍近求遠,青睞大醫院,除了信任和就醫習慣等主觀因素之外,客觀因素更不能忽略。 一是患者根據自身癥狀難以斷定自己得的究竟是小病還是大病,比如頭疼腦熱,可能是感冒發燒引起,也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征兆,只有通過檢查和化驗才能確診,患者和家屬往往出于一步到位的考慮,選擇到大醫院就醫,以求得更加準確的治療效果。而對于一些慢性病患者來說,控制病情是一方面,更為可怕的是并發癥發作,同樣的不可知性,促使患者和家屬不敢簡單地抓藥,更重要地是跟蹤病情,及時治療。二是長期以來,基層醫院經營效益欠佳,好醫生流失嚴重,加之基層醫院無力更新診療設備,對于小病的診療都顯得“力不從心”,連小病都治不好,即便是再省時、省錢,誰都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由此可見,大醫院在逐步取消普通門診的同時,不妨增加一個綜合門診,主要負責疾病檢查分類,對于確診小病的患者及時轉診到基層醫院,對于確診大病的及時住院治療,既能避免患者就醫的盲目性。也能有針對性的推行新政。同時,大醫院派名醫下基層坐診只能算是“輸血”,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基層醫院醫術難題,莫不如通過基層醫生到大醫院見習或是培訓,提高基層醫院的自身“造血”能力。此外,政府應加大對基層醫院的財政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基層醫院的軟硬件建設,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醫療人才,從而讓更多基層就醫患者留得住,治得好。 |
相關閱讀:
- [ 03-27]醫院“連鎖店”為分級診療撐腰
- [ 03-06]分級診療未必是醫生減負的靈丹妙藥
- [ 02-02]分級診療關鍵在基層醫院贏信任
- [ 10-28]拿什么來保障基層醫院的“首診權”?
- [ 10-24]分診醫療關鍵要讓醫生“分流下沉”
- [ 10-24]在家門口看病得讓人放心
- [ 10-24]分級診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 08-11]分級診療遇阻病在無法問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