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是淮河發源地和南水北調中線水源保護區。8月23日,環保部約談南陽市領導時認定,該市“環保工作機制有問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建設緩慢,歷史欠賬太多;縣級環保部門還存在自收自支的現象,環保能力建設明顯不足”。(8月24日,人民網)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南陽人,筆者在外地讀書、工作數載,雖每年只有春節、暑假兩季回家,但正是這樣的短暫停留,使我對南陽的環境狀況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體會。 兒時,城里流著一條河,河里流淌著清水,魚兒、蝦兒清晰可見。然而,沒過幾年,河里的清水卻變成了黑水,魚蝦也難覓蹤影。河邊,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了河道中。河灘上,有市民利用小片土地種起了蔬菜。前年春節回家,在市中心散步,直至中午頭頂仍是霧霾密布。雖然當日是晴天,但在霧霾的遮蔽下,陽光卻很難光照大地,大中午卻讓人都有臨近傍晚之覺。今年春節回家,去外面走親戚、購物、玩耍,每次回來都是蓬頭垢面。 環境問題的危害,有些時候對其感受并不深,這是囿于認識論原因,我們很多認識都受制于自身的直接經驗。環境問題的危險具有一定的潛在性而不是馬上就反映出來的;此外,環境要素要和其他條件聯合作用,才能對個體生命健康構成看得見危害。作為普通人來說,對于環境問題的危害,也許僅僅就停留在可以看得見、可觸及的感官層面而已。 但是,環境是一個整體的動力系統,它的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危害,都會對系統穩定產生影響,同時這種改變了的環境又會對人類群體構成危害。因此,對于環境問題,我們不能置若罔聞。特別對于肩負著維護環境職責的地方政府來說,他們的一切不作為都是在助長危害環境行為的發生,從而成為了危害環境的“幫兇”。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看似是一對矛盾體,實則二者之間并不存在矛盾。因為對環境欠下的債,最終還需要我們人類自己來償。西方國家工業化發展進程充分證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這樣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終究不可取。經濟發展只是人類發展的一個方面,生命健康也是人類發展的一個方面,而且經濟發展的終極向度也應當是人類生命個體的發展與完善,單純的經濟發展難以滿足人類自身的各層次各類別需求,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更是對于人類自身的發展構成了巨大利益侵蝕。因此,地方政府務必要用長遠的、發展的、整體性的眼光來看待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力求讓南陽早日擺脫嚴峻的環境形勢。 |
相關閱讀:
- [ 08-19]環境追責追的不僅是環保官員
- [ 08-19]為“烏紗帽”與資源環保掛鉤點贊
- [ 07-31]環?!笆谆ⅰ北徊?,也是向“污染”宣戰
- [ 07-28]“環保影響發展”老調如何新彈
- [ 07-27]“言行不一”的環保活動辦給誰看?
- [ 07-24]環保執法怎能出爾反爾
- [ 07-23]企業“也不容易”折射環保執法困境
- [ 07-23]環保公眾參與是個技術活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