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花樣翻新的農民工討薪事件又紛紛上演。日前,福州市一群討薪的農民工舉著紙板,搬來板凳,占據著斑馬線,任憑過往車輛瘋狂按喇叭卻“巋然不動”,引來路人圍觀。 縱然能理解薪水無處討取的心酸,但依舊會瞠目于這一不理性的方式。雖身處法治文明時代,但現實讓我們不禁追問:欠薪現象及不理性討薪秀,為何會一再上演? 用工單位自然難辭其咎。據統計,建筑業包攬了60%的欠薪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道:“房地產開發商將工程發包給建筑商,建筑商承建后再分包給建筑隊,建筑隊底下有包工頭,包工頭負責招工。民工工資一般在工程做完后再發放,平時就發生活費。如果上一層遇到資金鏈的問題拖欠下一層的經費,或是工人做工質量不達標,溝通不順暢,就會引發所謂欠薪的問題。”可見,在這條冗長的承包鏈條上,只要一個環節出錯,都會使得最底層的勞動者拿不到自己的血汗錢。 有人說,欠薪討薪終歸是經濟糾紛問題,解決此類糾紛,有不少法律法規可資依靠,討薪的農民工們何不走這條陽關大道?應該看到,當前確實有不少法規著力于解決欠薪等糾紛,但部門之間踢皮球,規章制度落實不嚴,農民工法律意識相對淺薄,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勞動者市場爭得一席之地,不少農民工還常常犧牲個人利益,簽訂不公平的勞動合同,一切的一切,使得花樣討薪大戲一再上演,這種方式儼然成了最直接有效的討薪手段。 其實,良好的法律觀念,才是討薪的最佳利器。在建立勞動關系之初,倘若勞動者恪守相關程序,若到對簿公堂的境地,持有完善的書面證據,也不至于口說無憑。近日濟南彭某因拖欠農民工工資29萬元之多,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此案中,農民工勝訴的關鍵,就在于檢方提供了施工協議書、復工承諾書等關鍵證據。 當然,若想解決病根,相關部門更應發力。司法局、信訪、工會等各部門應聯合處置企業欠薪案件,暢通便民通道,積極組織法律工作者、公證員等專業人員深入農民工聚集地,開展糾紛排查活動,力求小事不出廠、大事不出街鎮。此外,強化民眾維權意識的舉措也必不可少,山東棗莊市市中區通過編印農民工維權手冊,以問答和漫畫的形式來說明法律條文和維權程序,就深受好評。國家也應加快完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配套法律法規,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依法治國理念深入人心,堵路討薪類似的鬧劇理應成為過去時。農民工作為順承工業化浪潮來到城市的特殊群體,為城市發展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他們早已融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保護好農民工的利益,其實也是在維護城市的健康發展。因此,面對層出不窮的花樣討薪,我們有必要追問問題出現的原因,并盡早加以解決。(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12-12]新華時評:防止“極端討薪”需要監管前移
- [ 11-04]“鐘馗”討薪能否驅除郟縣房管局的鬼?
- [ 09-14]別讓“民工跳樓討薪”假戲成真
- [ 09-08]違法討薪法不容,惡意欠薪誰來管?
- [ 08-19]農民工討薪不該如此屈辱
- [ 07-17]舞臺不是演員討薪之所
- [ 07-17]讀懂“罷演討薪”背后戲劇出路問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