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大督查第一批問題處置近日公布結果。經監察部審核,遼寧、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肅、青海7省對59名干部在審批、決策和監督等政策執行過程中懶政怠政、失察失職瀆職等不作為問題,其中涉及地廳級5人、縣處級20人,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個別違法者受到刑事處理。 這次受到嚴肅追責的59名官員中,除個別人因受賄、瀆職涉及刑事犯罪,以及少數幾人涉及套取資金、玩忽職守等嚴重違紀違法行為,大部分人被發現的主要是該辦不辦、敷衍搪塞、推諉扯皮、把關不嚴、監管不到位、選擇性執行、象征性落實、處理群眾投訴失職等問題。這些問題要是放在幾年前,或許根本就不成其為問題,不會引起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至少很難作為突出問題、典型問題,被納入上級督查人員的視野。現在不一樣了,責任心不強、履職缺位、工作不作為這類看似無傷大雅的“小問題”,被明確定性為庸政懶政,國務院要求抓住督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深挖根子,堅決整改,嚴肅追究相關人員不作為的責任。那些長期習慣于應付群眾、敷衍上級,“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庸官、懶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優哉游哉不亦樂乎了。 上述問題是國務院大督查之后,有關地區嚴格問責的第一批處理結果,接下來其他問題處置結果也將陸續公布。這次大督查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國務院組織的第二次督查,與去年第一次大督查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赴27個部門和單位及16個省份督查相比,今年第二次大督查中,督查組增至11個,督查范圍擴大到35個部門和單位及18個省份,時間安排上也較去年更長,督查的規模和力度大為增強。從兩次國務院大督查的情況看,國務院督查制度建設已取得不俗成績,并正在不斷鞏固、完善之中。 去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督促檢查工作的意見》,要求把督促檢查工作貫穿于政府工作的全過程,研究決策時提出督促檢查要求,部署工作時明確督促檢查事項,決策實施后檢查落實情況,切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意見》初步形成了督查工作制度框架,規定發現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中存在失職瀆職、違紀違法等情形,須及時將有關情況和線索移送監察機關立案調查,嚴肅追責。去年和今年國務院兩次大督查后,對多個地方和部門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處理,正是體現了“不作為也是大問題”的觀念轉變,也體現了“大督查后須有大追責”的治理思路。 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對中央部委、單位和省級政府及部門進行督促檢查,讓人聯想到在反腐斗爭中屢建奇功的中央巡視制度,比較起來,兩者還是有明顯的區別。中央巡視是實施黨內監督的重要制度,主要巡視有關地方和部門違反黨紀政紀和國家法律的情況,將發現的問題和線索移交紀檢、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國務院督查是實施行政督查的重要制度,主要督查黨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政府會議決定事項和政府領導同志批示交辦事項的貫徹落實情況,將發現的問題和線索移送監察機關立案調查。可以預料,隨著政府督查工作的不斷加強,國務院督查組的名氣和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 大督查掀起治理庸政懶政的大風暴,必須對督查發現的庸官、懶官來一個大追責,讓履職不積極、工作不作為的太平官、逍遙官受到應有的懲處,才能確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推動重大改革政策盡快落地,保障改善民生舉措盡快見效。 |
相關閱讀:
- [ 08-28]抓落實,握緊督查的“殺威棒”
- [ 08-11]一抓到底讓督查“硬起來”
- [ 07-09]用強督查打通政令落實“腸梗阻”
- [ 06-16]督查組“翻舊賬”是向沉疴頑疾亮劍
- [ 06-16]信訪督查,壓力如何變動力
- [ 04-27]督查組不是“包青天”體現了法治思維
- [ 12-05]以會診式督查趕走空頭文件
- [ 11-03]督查,絕不是虎頭蛇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